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本刊专稿

  • 珍惜品牌,锐意进取,打造与国家高端智库相称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在“改革发展与管理创新研讨会暨《管理世界》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伟;

    <正>尊敬的陈元副主席,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同志们:很高兴参加"改革发展与管理创新研讨会暨《管理世界》创刊30周年座谈会"。《管理世界》是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代表《管理世界》的主管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管理世界》杂志社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今天到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5年12期 No.26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由“基础和支柱说”说起

    高培勇;

    作为一个颇具历史和理论高度的全新论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揭示了中国财政运行新规律的基本底色。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有关财政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正迎来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因而,直面中国财政发展步入新阶段的现实,不失时机地推进财政基础理论创新,为中国财政实践提供学理性支撑和方法论支持,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财政学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2015年12期 No.267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2 ]

中国金融·财政论坛

  • 政策不连续性与财政效率损失——来自地方官员变更的经验证据

    杨海生;才国伟;李泽槟;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市长任期对财政效率有U型影响,新市长上任1年内,官员任期对财政效率产生负影响,因为换届过渡时政策不连续最明显,1年后地方财政效率逐步回升。(3)新任市长为快速做出政绩,短期内会实施大量新政,致使政府消费扩大、财政赤字扩张,引致财政效率损失。

    2015年12期 No.267 12-2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8 ] |[阅读次数:0 ]
  • 识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来自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证据

    王永钦;刘紫寒;李嫦;杜巨澜;

    在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很多非金融企业在从事实质性的金融中介活动(如将从银行获得的借款再放贷给其他企业)。这些金融中介活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构成了影子银行活动的一部分。现有文献尚未对金融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活动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基于融资优序理论,通过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研究这个问题:利用标准普尔的Compustat Global企业数据库,以美国同时期2618家上市企业作为控制组,考察2000~2012年中国2304家上市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通过3种识别策略识别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同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影子银行活动;而成长型公司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的程度较低。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学术界和政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实际运作,并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管。

    2015年12期 No.267 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7K]
    [下载次数:9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8 ] |[阅读次数:2 ]

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

  • 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5·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李兰;张泰;李燕斌;盛来运;于武;贡森;丛亮;王克良;孙中和;余明勤;杨元伟;余平;郝玉峰;李强;樊纲;潘建成;彭泗清;郝大海;董博;

    本文是2526位企业家参与的"2015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2015年以来企业景气温和回落,结构分化十分明显,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持谨慎乐观态度。与此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调查还发现,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新兴产业正逐步替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企业创新成效逐渐显现,创新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经营者期望政府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落实和尽快出台与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有关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为企业转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5年12期 No.267 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差异、变迁与影响

    马光荣;樊纲;杨恩艳;潘彬;

    企业经营环境是制度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体现。由于制度在事后执行上的差异,一国内部不同企业的经营环境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2年期间4个年度的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导致企业经营环境出现差异和变迁的因素。结果显示,政府规模更大、国有企业比重更高、经济开放度更低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更差。相比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享受了更好的经营环境,因此存在着基于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经营环境歧视。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2010年间政府规模扩大、国进民退、对外开放度下降导致企业经营环境在这一期间出现恶化。本文还使用分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发现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提高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

    2015年12期 No.267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3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 责任与利益:基于政策文献量化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府际合作关系演进研究

    黄萃;任弢;李江;赵培强;苏竣;

    不断深入的行政体制改革使府际关系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科技活动复杂性的提升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政策领域跨部门合作愈加频繁与复杂,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央其他部门的横向协同进一步增强。本研究以1978~2013年的中国中央部门联合行文的1298份科技政策文献为数据,以1978以来国务院六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作为时间节点,对科技政策领域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进行分阶段考察,绘制出不同阶段政府部门合作网络图,定量分析了不同阶段政府部门合作关系的整体网特征、局部网特征和单节点子网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政策府际合作在数量上呈现出由少到多的趋势,在范围上呈现出由小到大的趋势,在复杂性上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2)少数行政部门形成核心合作关系,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在科技政策的制定中逐渐形成了"铁三角"的关系;(3)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反映出产学研政策结合度不断提高。最后,研究基于责任与利益两个维度,对府际合作关系分类进行了讨论,指出推进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从其他类型向协作型府际合作关系转变是在中央政府层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5年12期 No.267 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下载次数:13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8 ] |[阅读次数:0 ]
  • 环境情感的维度结构及其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及其验证

    王建明;

    消费者对环境问题或环境行为的情感(即环境情感)能否促进其消费碳减排行为,这是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基础性、前沿性课题。本研究在先前文献基础上,提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假说",并通过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技术对这一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通过深度访谈获得质化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范畴提取,发现环境情感有双因素六维度:环境忧虑感、行为厌恶感、行为愧疚感、环境热爱感、行为赞赏感、行为自豪感,前3个维度属于负面环境情感,后3个维度属于正面环境情感。通过大样本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效应。发现了若干创新性结论:环境情感通过影响动机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促成消费碳减排行为,从而有助于走出"知易行难"困境;相对高碳消费行为来说,环境情感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大;相对负面环境情感来说,正面环境情感对消费碳减排行为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模型,发展了情感对行为的作用机理理论。

    2015年12期 No.267 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9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4 ] |[阅读次数:2 ]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

  • 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工业偏向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谭洪波;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选取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二位数行业和服务业一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工业的增长而不利于服务业的增长,要素市场扭曲呈现出偏向于工业的特征。本研究同时还发现中国的FDI以及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的原因之一是相关企业为赚取中国工业偏向型的要素市场扭曲所形成的"扭曲租"。这些研究结果也对中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2015年12期 No.267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3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4 ] |[阅读次数:2 ]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 工作场所同情:一个多层次的动态整合模型

    刘德鹏;贾良定;孙雀密;蔡亚华;杨椅伊;

    本文构建了一个工作场所同情的多层次的动态整合模型。该模型认为工作场所个体同情过程和集体同情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同情使能特征的作用下,个体同情过程可以涌现为集体同情过程,而集体同情过程也会促进个体同情过程的发展。集体同情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已经形成集体同情能力或者同情涌现使能特征较高的情况下,之前经历的痛苦遭遇的总量和多样性可以影响组织现有的集体同情能力。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工作场所对痛苦遭遇的不同回应及效果。本研究不仅整合了工作场所同情研究文献,还回应了关注组织研究人性化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的号召。

    2015年12期 No.267 106-120+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2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信任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周广肃;谢绚丽;李力行;

    本文系统考察了人际信任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发现,如果户主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其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概率比那些户主认为"和人相处要越小心越好"的家庭高2.3个百分点,这超过了家庭平均创业概率的1/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为了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利用家庭所在地的宗教场所数量和姓氏离散度作为信任的工具变量,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信任对创业的可能影响机制,包括加强风险分担、信息传递、形成社会网络等,尤其是强调了对陌生人的信任所反映的"弱联系"在促进创业方面的效果。本文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手段提升社会的信任程度,可以与正规制度的完善互为补充,有助于推动创业。

    2015年12期 No.267 121-12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8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2 ] |[阅读次数:8 ]
  • 内部控制的“双刃剑”作用——基于预算执行与预算松弛的研究

    刘浩;许楠;时淑慧;

    内部控制一定会改善企业运营吗?本文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合约理论构建了内控影响企业运营的理论框架:内控通过改善信息传递和增强合约履行,减少既有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但由于降低了代理人的事后谈判能力,增加了其事前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收入预算数据,本文以预算活动为切入点,实证研究发现支持了前述理论:内控好的企业,预算的执行效果更好(执行偏差小、达标率高);然而内控好的企业,更容易发生预算松弛,较为确定的外部经营环境则会削弱上述内控与预算松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对预算活动而言,内控在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可能使得各管理层级的行为趋于保守;更广泛的意义上,内控建设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需要综合考量。

    2015年12期 No.267 13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9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7 ] |[阅读次数:4 ]

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

  • “竞争”还是“合作”:组织中局部功能替代性部门间冲突的动态演进——基于研华大陆区线上业务的纵向案例研究

    王凤彬;李东红;刘月宁;王璁;

    本文以"社会互依论"为参照理论,运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间研华科技公司中国大陆区线上与线下业务部门之间冲突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尝试探索组织中局部功能替代性部门间合作性与竞争性冲突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将合作视为"冲突的对立面"的理论认识存在偏颇,冲突并不仅仅产生于竞争的场合;组织中建立一个在功能上局部替代原有部门的新部门,会引发因功能互替而带来的竞争性冲突,其间也因组织有意识地引入价值共创机制而带来合作性冲突,且两类冲突会在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下相互转化;对致力于引入局部功能替代部门的组织来说,竞争性冲突与合作性冲突可能同时存在于"切分蛋糕"和"做大蛋糕"过程中,组织不应简单地通过"分立"来避免此类冲突,而要利用商业价值活动的替代与互补使这种冲突保持在适度的建设性状态,以追求新建部门与既有部门的功能总效用最大化。

    2015年12期 No.267 146-17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4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 ]

  • 协同创新 集成发展——奋进中的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正>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由武汉大学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建,是"985"高校中独立建制的以质量现象为研究对象,集成经济、管理、法学、历史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工业工程、标准计量等专业方法的跨学科教学科研实体机构。2007年成立以来,武大质量院聚焦宏观质量领域,按照"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2015年12期 No.26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招聘启事

    <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科创立于1978年,目前,设有金融系、国际金融系、金融工程系、投资系、保险系5个系;建有首都金融研究所、农村保险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同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风险研究院也以金融学院的研究人员为主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具有金融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博士和硕士生268

    2015年12期 No.26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系招聘专业教师

    <正>深圳大学位于气候宜人、经济发达的美丽海滨城市——深圳市。作为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伴随着她的快速成长,深圳大学经过32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实现了办学规模由建校规划4千人到实际在校生3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三级提升,

    2015年12期 No.267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第三届《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

    <正>2016年6月20~21日中国·北京论文提交截止期:2016年4月5日被接受论文通知时间:2016年4月25日会议网页:http://fbr.rbs.org.cn《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前沿》(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FBR)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将于2015年6月20~2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三届FBR国际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作者提交工商管理所有领域原发研究论文与案例。这些领域包括:会计学、财务金融学、人力资源、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以及

    2015年12期 No.267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