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泳泽;张先轸;
我国区域创新竞争中呈现了一定的"R&D崇拜"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行为,部分地区主观强制推动的自主创新战略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引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的讨论,考察了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应该与要素禀赋、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内源式创新模式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否则采取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是相对有效的。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以上提出的适宜性创新模式假说。
2015年09期 No.264 13-3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13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1 ] |[阅读次数:4 ] - 祁毓;卢洪友;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环境、健康和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将CGSS(2006)个体特征数据与地市污染数据有机嵌套,利用广义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重要传导机制,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人,规避环境风险的能力不同,环境污染会引致差异化的暴露水平和健康效应,成为引发健康以及社会不平等新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流行病学中污染健康负担测算方法,估算了2003~2010年中国112个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的健康经济负担、地区分布以及对地区间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经济发展越落后,污染的健康经济负担就越重,且呈现出明显的累退分布,污染健康负担使地区间实际经济不平等上升了1.33%~9.919%;利用1998~2011年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进一步验证和解释了污染会通过健康影响到地区内和城乡间不平等。基于污染的"亲贫性"以及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须警惕"环境健康贫困"陷阱风险。
2015年09期 No.264 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2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1 ] |[阅读次数:4 ]
- 王建英;陈志钢;黄祖辉;Thomas Reardon;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间维度,土地生产率都与农户经营规模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规模种植稻农存在内在激励追逐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层面分析时,虽然这种关系不显著,但系数方向为正。此外,增加机械使用会提高土地生产率,这证实机械化的作用不仅限于扩大农户经营规模。
2015年09期 No.264 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4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4 ] |[阅读次数:1 ] - 贾男;马俊龙;
本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例研究了非携带式医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锁定效应。新农合旨在为农村户籍人口提供医疗方面的保障,但其现行的制度安排却使其具有较强的非携带特征,从而限制了参保人的自由流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个人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最大似然估计(MLE),以临近社区(村)和临近县(区)的平均参合率为工具变量,对新农合的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参加新农合使农村留守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概率降低了34.7%,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本乡镇以外的概率降低了41.9%。对中老年人的锁定效应高于青年人。此外,参加新农合使本地农民工转移到本乡镇以外的概率降低了37.1%。因此,新农合的非携带特征不利于劳动力的大范围自由流动。
2015年09期 No.264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3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1 ]
- 曹春方;周大伟;吴澄澄;张婷婷;
本文研究市场分割对企业异地子公司分布及效果的影响,并判断市场分割背后是政府之手(中性政府、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中哪一类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导致地方国企相比民企有更少的异地子公司分布,该结论在母公司、子公司和新增子公司样本中,以及考虑了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子公司分布效果发现,市场分割降低了地方国企的公司价值,也增加了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并且这些效应均随地方国企异地子公司分布的增加而减弱;但在民企中均不成立。这些结论表明市场分割主要扮演了政府的"掠夺之手",虽然地方国企的异地子公司能一定程度上逃离这种掠夺,但由于市场分割增强了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地方国企异地子公司的建立更加被限制。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政府之手的相关研究,其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子公司分布的动机及效果。
2015年09期 No.264 92-103+169+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1K] [下载次数:8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5 ] |[阅读次数:7 ] - 贺小刚;邓浩;吴诗雨;梁鹏;
公司高管具有向上比较的动力,这促使一些公司在使命陈述中将追求"第一"作为其未来的经营目标。这种追赶导向的目标定位给公司带来制度化的赶超压力,将对公司的违规经营、寻租活动等败德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将制度化的赶超压力纳入公司败德行为的决策模型,并基于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制度化赶超压力越大则其违规经营、寻租投入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公司所处的外部竞争性环境将在制度化赶超压力与公司败德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比如行业竞争度越高则越促使那些面临赶超压力的公司从事败德性活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分析师公布利差信息也更加提高了那些赶超导向的公司采取败德行为。本文将公司追求最优业绩或地位的赶超战略引入决策模型,这为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冒险决策行为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败德行为的研究成果。
2015年09期 No.264 10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7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7 ] |[阅读次数:3 ] - 陈仕华;卢昌崇;姜广省;王雅茹;
虽然企业成长压力是所有高管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对我国具有"准官员"性质的国企高管而言,却有着更为"与众不同"的意义:由于国企承担着较多的政策性负担,使得"企业成长速度"指标取代了包含很多噪音的"企业绩效"指标(即国企普遍采用的"规模导向型"发展方式),成为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中的一个重要评判筹码。当然,这也意味着对于具有不同政治晋升机会的高管而言,他们面临的成长压力会有所差异:与那些政治晋升机会较低的高管相比,政治晋升机会较高的高管面临的成长压力相对较大。并购作为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自然成为那些追求政治晋升高管的最佳选择。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企业成长压力理论考察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研究发现:与政治晋升机会较低的国企高管相比,当国企高管面临的政治晋升机会较高时,企业选择并购成长方式的可能性较高,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溢价水平相对较高,并购后取得的短期并购绩效虽无显著差异,但长期并购绩效却显著较差。当企业自身内生成长速度特别是相对自身历史的内生成长速度较慢(即高管面临的内生成长压力较大)时,高管政治晋升对上述并购行为(并购成长方式选择、并购交易价格支付、并购绩效)的影响就会越强。
2015年09期 No.264 12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7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6 ] |[阅读次数:2 ]
- 吴溪;王春飞;陆正飞;
按照我国公司治理规则,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中至少应有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具有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历的人员是会计专业人士中的一个类别。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上市公司聘请具有事务所从业经历的人士担任独董存在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公司聘请来自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担任独董("同门"模式)。在该模式下,独董与审计师之间具有更高的合作程度,但其独立性下降。第二种模式是,公司聘请曾在事务所从业的人士担任独董("前同行"模式)。在该模式下,独董与审计师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且合作程度同样较高。第三种模式是,公司聘请的独董正在事务所从业,但并非来自主审事务所("同行"模式)。在该模式下,独董虽然独立于审计师,但对审计师构成业务竞争威胁,从而可能削弱审计师对客户的监督动机与效果。研究表明,"前同行"模式伴随着最严格的审计,"同行"模式伴随着最宽松的审计,而"同门"模式伴随的审计严格程度居中。这意味着保持不同治理机制之间的独立性固然重要,但避免不同机制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促进相互合作同等重要。
2015年09期 No.264 137-14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7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4 ] - 王克敏;杨国超;刘静;李晓溪;
本文研究地区市场化水平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补助的关系,以及政府补助对IPO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为IPO公司提供的补助越多。进一步地,IPO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盈余持续性越差,会计业绩、市场业绩也越差,且上述结果在低质量IPO公司更为严重。研究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地方政府干预越强,其为争夺处于政府管控下的IPO资源提供的补助越多,其对IPO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越严重。本文不仅为地方政府争夺稀缺经济资源及干预经济生活负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为政府干预IPO公司动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本文研究结论对于IPO注册制的推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投资者解读IPO公司政府补助信息及盈余持续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2015年09期 No.264 14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0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3 ] |[阅读次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