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华;欧阳静;
本研究通过对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力图论证农村老年人自杀作为底层问题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研究认为,中国底层社会的绝大部分问题,通过城乡二元结构与资源积聚机制,转嫁给了农村。在农村内部,这些问题则通过阶层分化与竞争机制,被分配到了农村的某些阶层,而非均质地分布在各个阶层。同时,农村社会又通过家庭内部的代际分工与剥削机制,将被分配到某些阶层的底层问题,转嫁到了这些阶层的老年人身上。农村老年人自杀通过底层的去道德化机制被合理化,中国底层社会的某些问题最终通过牺牲农村老年人而得以解决和消化。这是近年农村自杀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的根源。
2013年05期 No.236 47-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5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326 ] - 刘万霞;
我国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能,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和不同类别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对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多重选择logit概率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从事技术岗位及管理工作;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类别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2013年05期 No.236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6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292 ] - 吕捷;林宇洁;
玉米作为重要的口粮、饲料、加工作物,其价格稳定及供求平衡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及人民日常生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经典时态转换模型及结构性突变模型发现在2006年9月前后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发生结构性突变。国际玉米价格通过贸易及价格信息渠道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进而通过替代效应影响其他粮食价格,助长肉蛋奶等食品价格,激发玉米投机行为、诱引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粮食市场,增加我国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并为国际粮食垄断组织的快速扩张提供机会。未来我国在积极稳妥利用国际玉米市场的道路上,应结合新生的国际价格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国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
2013年05期 No.236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3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330 ]
- 张志学;秦昕;张三保;
基于人力资源雇佣模型的两种不同模式,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效应的两种不同视角出发,结合X效率理论与公平理论,构建了一个系统分析用工"双轨制"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模型,并以中国30个省12314家企业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1)基于普遍的视角,用工"双轨制"程度(以合同工比例为代理变量)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基于权变的视角,这种负向关系分别受到正式工与合同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的调节。具体而言,正式工与合同工的工资差距越大,"双轨制"程度对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而言,"双轨制"程度与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对国有企业而言,"双轨制"程度与企业生产率成倒U曲线关系。基于以上假设检验结果,我们就中国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和合理运用,分别为企业管理和政府决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3年05期 No.236 88-99+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2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24 ] - 马连福;王元芳;沈小秀;
本文以2008~2010年A股披露了党组织中的党委会成员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任职信息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行为对企业冗余雇员和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会增加公司冗余雇员规模,降低公司高管的绝对薪酬,抑制高管攫取超额薪酬的行为,缩小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本文的结论验证了除国有股东、政府带来的政治干预以外的第三种干预途径——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党组织对企业进行干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理论,其研究结果为我国优化政企关系、党企关系以及国企改革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No.236 100-11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8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8 ] |[阅读次数:591 ] - 徐业坤;钱先航;李维安;
以2004~2011年3014个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政治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支出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政治关联的作用。研究发现,面临政治不确定性时,企业的投资支出会明显下降,且这种影响不会提前或滞后;政治关联企业特别是拥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的企业投资支出受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更大,但在不确定性消除之后,其投资支出水平要高于非政治关联企业。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当新任市委书记不具有本省工作经历时,企业投资支出下降的更多;管制行业企业的投资支出受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且政治不确定性还会削弱政治关联企业的信贷资源优势,从而影响其投资支出。此外,国有企业在面临法定政治权力转移时其投资支出也会明显下降,证实了政治影响企业投资的政治不确定性逻辑。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政治与官员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政治关联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5期 No.236 11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3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2 ] |[阅读次数:608 ]
- 辛清泉;黄曼丽;易浩然;
本文着眼于独立董事个体视角,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件中独立董事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使用2003~2010年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处罚数据,我们发现有302人/次的独立董事因虚假陈述而招致监管处罚,但其处罚程度要显著轻于非独立董事。研究还发现,49%的受罚独立董事在处罚年度末之前便已离开涉案公司,但独立董事的提前离职并未降低其日后的处罚程度。研究还发现,独立董事受罚后其担任的董事职位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背后的原因更可能是受罚独立董事主动离开高风险上市公司的结果。最后,处罚宣告日前后短窗口内独立董事任职的其他上市公司并未出现明显的股价下跌。
2013年05期 No.236 131-143+17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5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6 ] |[阅读次数:302 ] - 陈仕华;卢昌崇;
本文从企业间网络视角基于组织间模仿理论研究企业间高管联结对并购溢价决策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0年间917对企业的并购溢价数据,研究发现:(1)公司的并购溢价决策存在组织间模仿行为,即联结企业在之前并购中支付的溢价水平对目标企业之后进行并购的溢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察"模仿三定律"对并购溢价决策的组织间模仿行为的调节效应时,本文发现:(2)并购溢价决策的组织间模仿行为服从"逻辑模仿律"和"先内后外律",即联结企业支付的并购溢价水平越低,或者联结企业与目标企业属于同一行业,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与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3)并购溢价决策的组织间模仿行为不服从"模仿级数律",即目标企业在企业网络中的集中度,并不调节联结企业并购溢价与目标企业并购溢价之间关系,而是对目标企业并购溢价有显著的主效应影响(即目标企业的网络集中度越高,并购中支付的溢价水平越低)。上述发现不仅在理论上表明企业间网络关系会影响公司高管的并购溢价决策,同时也在实践上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2013年05期 No.236 14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8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9 ] |[阅读次数:393 ] - 郑国坚;林东杰;张飞达;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示其强烈的掏空动机;此时各种治理机制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法制监管的治理作用非常明显,且不受其他治理因素的影响,外部审计、大股东所有权和董事持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他治理机制(其他股东制衡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均未奏效。
2013年05期 No.236 15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2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2 ] |[阅读次数:446 ]
- 肖德;杨弘;唐威;
本文阐述了贸易自由化如何通过要素自由流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市场进入条件变化、知识外溢效应及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对区域集团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影响,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为例,度量了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不同地区就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就如何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3年05期 No.236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30 ] - 杨佳琪;叶永刚;宋凌峰;张培;
本文采用宏观金融工程的相关方法,将风险因素引入到IS-LM-BP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研究框架。该框架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三大平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风险水平平衡的分析,并着重研究了BP曲线在风险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本文采用中国2007~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2013年05期 No.236 171-17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4 ] - 杨得前;
本文对我国2003~2010年营业税的征收力度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显示:(1)2003~2010年我国营业税征收力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营业税收入中大约有一半源于重复征税。(2)不同行业营业税征收力度存在较大差异。(3)2010年不同省份营业税征收力度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营业税征收力度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
2013年05期 No.236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9 ] - 佘廉;娄天峰;
本文剖析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内涵和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现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亟待增强。分析了提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三条路径,"软件"提升、"硬件"提升和"软硬"兼施的提升办法,建议基于ITS框架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最适合我国国情。探讨了ITS对提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作用机理。
2013年05期 No.236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1 ] - 潘冬青;尹忠明;
随着时代变迁,产业升级的内涵也随之扩展,所以重新对产业升级内涵进行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马克思产业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分别从消费需求、科学技术水平、低碳经济、品牌价值建设和全球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现阶段的产业升级内涵。
2013年05期 No.236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35 ] - 姚丽娜;
本文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海洋权益及提升舟山的核心竞争力几方面分析了发展舟山现代海洋渔业的战略意义,进而从良种培育和推广、建立海水产品期货市场、建立远洋渔业基地及塑造品牌、培育上市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战略,并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资源保护、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
2013年05期 No.236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0 ] - 侯汉坡;刘春成;孙梦水;
面对城市复杂性,分解式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城市各个片面的认识,但无益于理解整个城市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更贴切的理论指导。本文在霍兰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的7个基本点框架下分析城市复杂系统,并将其解构为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等四个子系统,以期为城市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No.236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47 ] - 陈昕;
"桥头堡"建设是云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对外旅游合作是"桥头堡"战略下产业合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云南的优势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旅游市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为主线,对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旅游合作进行初步探索,在认真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对策建议。
2013年05期 No.236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7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