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MANAGEMENT WORLD

  •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摘编)——读《陈云文选》第二卷的心得

    薛暮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于1995年4月10日与世长辞。陈云同志生前对《管理世界》杂志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并为《管理世界》杂志亲笔题写了刊名。本刊在此特摘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同志写于1984年7月的“读《陈云文选》第二卷的心得”一文的部分内容,以纪念陈云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永不磨灭的功勋,并以此寄托我们对陈云同志的怀念之情。

    1995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4 ]
  • 依法规范 强化管理 搞活国有经济

    李铁映

    <正>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这四句话要全面理解,不可偏废。今年,必须在企业改革方面采取一些重大措施,力争在“九五”期间探索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来。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胆进行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关键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改革的重点要围绕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来作文章。同时在政企分开、市场发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配套改革。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责

    1995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7 ]
  • 关于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研究

    孙尚清

    <正> 党的十四大根据我国改革与开放的总体战略,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起飞”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此为契机,长江开发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浦东开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三峡工程准备工作全面展开,沿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长江开发开放,要求进一步明确制定综合、配套和科学的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

    1995年03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5 ]
  • 关于辽宁经济发展思路

    闻世震

    <正> 一、思路提出的依据 思路不是具体任务,而是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总体构想不是凭空设想。因此,欲提出比较完整、系统、科学的经济发展思路,必须有充分的依据。辽宁经济发展思路大体有四个依据: (一)要用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党的十四大精神来理清我们的思路。我觉得,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是他对经济工作、改革开放最精辟的论述和高度的概括。小平同志提出的六大观点可以作为辽宁经济发展思路的依据:

    1995年03期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5 ]
  •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上)

    邵宁,张立群,慕海平,韩文秀

    <正> 1996~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为实现小康目标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今后15年如果我们能保持快速而持续的增长,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我们就能跨上现代化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台阶,为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奠定基础;如果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顺利,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就会陷于被动,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也会表面化,我们有可能再一次失

    1995年03期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5 ]
  • 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下)

    杨德明

    <正> 六、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但尚未根本改观。1979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额(73.1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36.58亿美元)的53.6%,1993年这一比率下降至18.2%。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到81.8%。但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以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居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不大,高技术产品尤其少。1993年,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杂项产品占51.65%,轻纺、橡胶、矿冶产制品占21.84%,而机械运输设备仅占20.36%。1993年,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只有5种,分别为服装(157.1亿美元)、石油(30.4亿美

    1995年03期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4 ]
  • 中国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及结构变动趋势

    江小涓

    最近几年,对到本世纪末年中国工业的增长预测和到2010年的发展思路,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和预测。本文主要分析对这两个时期中国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变化,首先需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为参照,判断我国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水平,了解今后发展的可能速度与方向。第二,分析我国工业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今后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1995年03期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69 ]
  • 关于中国金融形势的几个问题

    谢平

    <正> 1994年,在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进程中,金融运行出现了若干新现象:货币总量较大幅度增长、通货膨胀还在加剧、金融市场结构性变化、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汇储备成倍增加。这些变化无不具有制度性的特征。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控制通货膨胀,将是中国金融部门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1995年0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5 ]
  • 人民币市场汇率及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平衡

    熊贤良

    <正> 1994年,一个伴随外汇体制改革的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也带来了“普遍的困惑”,即在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由1:8.7上升为1:8.44,升幅为3%,并且,如果不是中央银行大量“吃进”外汇,以外汇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幅度还会更大。本文将以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线索,联系我国经济的状况,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同时就我国经济内部和外部平衡的前景谈些看法。

    1995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3 ]
  • 中国经济制度结构的变迁

    刘铁民

    <正> 经济制度结构是一个社会一系列经济制度的集合,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结构是该国经济体制的总和,而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是经济体制总体的变化与创新。在此,经济体制安排或简称为经济体制,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它包括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包括一些合作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规则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特别是始于1992年的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加速着中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换。

    1995年03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5 ]
  • 关于中国经济速度、结构、效益关系的研究(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

    <正> 首先,我们对本文将要探讨的三者的内涵作一界定。报告中的速度、结构、效益仅限于经济范畴,分别指经济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其中经济速度指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情况(即经济增长),通常以总产值或增加值的增幅来表示。经济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前者侧重于从量上来考察,后者不仅包括经济在量上的变化,还反映经济运行在质上的变化,这个质就是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及运动过程,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单位、各种经济成分以及经济运行各个环节之间及其内部质和量

    1995年03期 60-6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8 ]
  • 关于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

    郭代模,陈志楣

    <正> 一、提高经济效益要攻克的难点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得到了空前强化,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都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集体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1991年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0084.75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4.54倍;个体经济稳步发展,到1991年底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共1416.8万户,从业人员2258万人,拥有资金488.2亿元,从1981年到1991年累计向国家纳税729亿元;私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所占比重不大,到

    1995年03期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5 ]
  • 中国的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邢俊芳

    <正> 在我国,所谓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泛指对国民经济总量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效果进行的评价和监督活动。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起步

    1995年03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5 ]
  • 中国与东亚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张小济,路林书,成小洲

    <正> 一、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经过近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据统计,1993年东亚地区贸易占世界比重已高达24.6%,金额为18500亿美元,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东亚地区的经贸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随着日本、“四小龙”等工业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型向扩大内需型的转变,东亚的经济增长对内部市场依赖程度将日益提高,它会使区内贸易以更快于同区外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

    1995年03期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8 ]
  • 巴西的经济改革与政策调整及启示

    刘士余,李培育

    <正>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巴西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所谓的“巴西奇迹”。80年代由于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积弊以及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巴西经济以债务危机为先导出现了全面危机,使整个80年代成为巴西经济的损耗时期。 1990年3月15日科洛尔总统执政,推出了一整套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经济方面的改革以经济自由化为主线,在财政、金融、外贸、企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期使巴西经济走

    1995年03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8 ]
  • 德国企业制度和政府调控投资的考察及启示

    柯小星

    <正>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拜访了联邦财政部、联邦经济部、德国托管局柏林总部、德国重建银行,巴伐利亚州财政部、西门子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汉莎航空公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我们对德国的企业制度和政府调控投资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1995年03期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5 ]
  • 从印度经验看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

    周章跃,陈良彪

    <正>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粮食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在市场经济因素迅速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新难题。这里,我们在纵观印度稳定市场粮价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一些稳定中国市场粮价的看法和建议。

    1995年03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4 ]
  • 从银行控制论看巴林银行倒闭

    杨海群

    <正> 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不仅震惊世界银行界,而且也引起中国改革者的深思。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巴林银行倒闭反映出的银行控制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控制理论和银行控制理论 银行控制论是在企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出来的。在市场经济中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只是这种企业非同一般。一般生产或商业企业在市场活动中有内在的控制机制。它们的控制是通过债权人的内外监察实现的。企业的债权人有两种:一为持债人,即借钱给企业而成为

    1995年03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2 ]
  • 对现有产业的改造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方向

    国家经贸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课题组

    <正>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对发展科学技术、带动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综合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采取的战略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本文着重从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入手,探讨如何才能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关问题。

    1995年03期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6 ]
  • 我国经济规模的现状、问题及改革的思路

    周喜安,范必

    <正> 从“九五”到201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经济规模,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是完成这些任务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由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在产业扩展的同时,长期达不到经济规模。特别是近年来,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型

    1995年03期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87 ]
  • 基础产业瓶颈:体制与非体制成因的系统考察

    王辰

    <正>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与基础产业瓶颈约束结伴同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难以为继,被迫进行调整。这一矛盾长期存在,国家也提出过加快基础产业发展的若干战略与对策,但基础产业瓶颈约束的矛盾依然存在,并在当前经济增长中表现突出。因此,本文不打算精心设计消除基础产业瓶颈的各种对策,而只想透析其生成机制以及长期不能消除的症结所在。本文探究的是,假定社会经济部门只有基础产业和加工产业两大部门,在总量短缺和过度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不是加工产业而偏偏是基础产业发生严重短缺成为瓶颈约束?就此作系统考察。

    1995年03期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267 ]
  • 国有工业亏损状况及扭亏策略

    刘富江,杨玉民,王萍,常文莉

    <正> 1989年以来,我国国有工业亏损呈急剧增加的态势,这不仅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直接制约着我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分析研究国有工业的亏损状况、原因及对策,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整个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国有工业亏损的基本特征

    1995年03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1 ]
  • 上海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盈亏问题的调查

    中国中央党校国有大中型企业盈亏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上海市经委工业经济研究室联合调查组

    <正> 1994年10月25日至11月18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有大中型企业盈亏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上海市经委工业经济研究室有关同志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上海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比较严重的5个工业部门:仪表局、轻工局、二轻局、化工局、纺织局以及下属的20多个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别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财政局、劳动局、社会保险局以及上海市经委的有关领导,就上海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问题进行了座谈,阅读了上海市关于国有工业企业解困工作的文件和典型材料。现将我们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995年03期 138-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6 ]
  • 中国企业的战略决策如何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武汉市200多家制造企业的统计分析

    田志龙,蔡希贤,梅农·戈登

    <正> 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和提高有赖于企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战略决策包括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加强研究开发工作、增加对旧设备的改造和新技术的投资、提高企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程度等。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与企业效益的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早有开展。在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进行过美国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称为PINS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战略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特点和规律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决策。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基于大样本调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不多。本文从实证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决策行为对个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关系及其性质特点。

    1995年03期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9 ]
  • 现阶段我国企业家队伍的行为特征调查分析——1995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的行为特征是其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为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家队伍的行为特征,把握我国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继1993年首次对我国企业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之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又组织进行了1994年度有关企业家问题的跟踪调查。

    1995年03期 153-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17 ]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难点问题

    高良谋,于立

    <正> 难题之一:大多数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等组织形式。目前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公司制而言的。公司制与其它两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企业组织形式,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公司作为企业所应具有的一般特征。公司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一种企业制度。这是我们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和进行公司化改造首先必须明确的。

    1995年03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2 ]
  • 二次创新的周期与企业组织学习模式

    吴晓波

    <正> 作为发展中国家,从总体来看,我国在技术、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发达国家有比较大的差距。从技术发展规律的总体特征来看,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为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源头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1980年后的10年中,我国用中央外汇即引进了7000个项目,用汇157.9亿元。然而,技术引进并不能自动地使差距缩小。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引进→技术差距暂时缩小→技术水平停滞在原引进水平上→差距再次拉大→再次引进”的现

    1995年03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1 ] |[阅读次数:378 ]
  • 加强中国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

    姜弢,卢进勇

    <正> 海外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93年底,中国在海外共建立了4497家企业,中方总投资额为51.6亿美元。海外投资对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海外投资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海外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海外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以确保我国海外投资进一步健康发展。

    1995年03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0 ]
  •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周其仁

    中国的改革正在广泛地改变资源利用的产权形式和效率。这场变革的背景,是原有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控制模式的失效和日益松弛。本文讨论这场大变革的发源——农村改革的经验。 80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一方面是国家集中控制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弱化,另一方面是农村社区和农民个人所有权的成长和发展。经过10年分权化的渐进改革,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已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农村改革经验的回顾,把国家引入农民所有制建立、执行和改变的说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国家保护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国家通常不可能自动提供这种保护,除非农户、各类新兴产权代理人以及农村社区精英广泛参与新产权制度的形成,并分步通过沟通和讨价还价与国家之间达成互利的交易。中国的经验表明,有效的财产权利可以在社会与国家的交易中形成。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国家与产权关系的理论,第二部分概述改革前农村产权制度的特征和由来,第三部分研究在人民公社体制内包含的变革因素,第四部分分析80年代农村产权改革的经验,最后是一个结论性评论。

    1995年03期 178-189+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1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5 ] |[阅读次数:436 ]
  • 全面快速地发展粮棉主产区经济(下)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正> 三、实现粮棉主产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产业对策 对于实现粮棉主产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转换奋斗目标和运行机制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仍然需要从其他方面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制定一套正确的产业对策,并在付诸实施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正是全面快速发展粮棉主产区经济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其意义和作用不亚于转换奋斗目标和运行机制。应当指出,制定促进粮棉主产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产业政策,与转换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机制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紧

    1995年03期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0 ]
  • 我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塞风,甄煜炜

    <正> 自1984年新西兰颁布《产业调停仲裁法》,从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低工资制度至今,最低工资制度已经从个别国家的实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作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 我国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在我国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内容。充分认识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这样一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发展中大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减弱其消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995年03期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48 ]
  • 中国职工的择业与流动:变动中的劳动关系透视

    吴晓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迁,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全方位地刻画这种变化还为时尚早,但是,职工与单位的结合与分离即择业与流动的变迁已经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经验感受。本文以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目前职工在择业与流动等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此透视劳动关系的变迁过程。

    1995年03期 204-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55 ]
  • 抓开放促改革 加快经济发展

    李义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开放的意识、胆略和政策,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开放和改革的关系。以全方位的开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寻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相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具有市场经济共性,包括经济活动市场化、经济行为规范化。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的原则上是相通和相似的。因此,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1995年03期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2 ]
  • 当代企业家素质谈

    何行毅

    <正> 何谓企业家呢?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斯特在《新世界辞典》中把企业家的概念界定为“一个经济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家并不等同于企业的厂长(经理),而是具有特殊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1.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法则。置身于市场中的企业,作为主宰企业沉浮的企业家,如果没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那企业将会在抱残守缺中逐渐销声匿迹。具备市场竞争意识的最充分的表现就是能时刻关注和提高企业的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市场竞争意识是一个企业家参与市场竞争所必备的素质,是考核一个企业家能否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讲,市场竞争意识应包含以下内容:

    1995年03期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5 ]
  • 转轨时期基础设施营运机制的改革思路——《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介

    李稚

    <正> 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作主题的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8月),是一年一度系列报告的第17期。该报告“考察了基础设施与发展的联系,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及其质量的方式”。 基础设施可以为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环境可持续性创造重大收益。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也因此,发展中国家每年将其国民产出的40%、即投资总额的1/5投入于基础设施建造,在运输、电力、电信、水和卫生设施,以及废弃物的排放等经济基础设施提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95年03期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29 ]
  • 下载本期数据